全文如下:
夫君子之行,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。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夫学须静也,才须学也,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淫慢则不能励精,险躁则不能治性。年与时驰,意与日去,遂成枯落,多不接世,悲守穷庐,将复何及!
这篇文章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,内容主要是对儿子的忠告和教诲,强调修身养性、勤学立志的重要性,以及避免放纵和急躁的弊端。
诸葛亮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君子。
图片
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智者留下了宝贵的智慧遗产,其中,《诸葛亮诫子书》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诸葛亮,这位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,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后人的敬仰。在诫子书中,他强调了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的修身原则,这不仅是对儿子的期望,更是对后人的一种深刻启示。
“静以修身”,意味着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,以修身养性。在现代社会,这一原则依然具有极高的价值。
乔布斯,这位苹果公司的创始人,就是一个将“静”融入生活的典范。他曾在印度修行,追求内心的宁静,这种静修的经历让他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静,不断创新,最终带领苹果公司走向辉煌。乔布斯的成功,正是“静以修身”在现代社会的最好诠释。
“俭以养德”,则是在物质丰富的时代,倡导节约的生活方式,以此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。
李嘉诚,这位华人商界的领袖,一生勤俭节约,即使成为亿万富翁,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。他认为,俭朴的生活能够让人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物质所累,从而更好地专注于事业和道德修养。
李嘉诚的例子告诉我们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节俭都是一种美德,是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体现。
诸葛亮诫子书中的修身原则,不仅适用于个人,对于整个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。在现代社会,人们往往追求快速的成功和物质的享受,忽视了个人品德的培养。
结果,一些人在事业上取得了短暂的辉煌,却因品德缺失而最终跌落神坛。反之,那些始终坚持品德修养的人,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以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例,杨振宁和李政道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对个人品德的坚守。
杨振宁曾说过:“科学家的品德修养,对科学事业的贡献至关重要。”而李政道也强调:“一个科学家,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人。”他们的言行一致,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,也为后人树立了品德修养的典范。
总结一句鸡汤文:品德如灯塔,照亮人生航程(哈哈哈哈)。
《诸葛亮诫子书》中的“静以修身,俭以养德”八字箴言,穿越千年,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它提醒我们,在任何时代,个人品德修养都是立身处世的基础。
让我们以古人为鉴,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,为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。在这个浮躁的社会,坚守内心的宁静与俭朴,让品德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财富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国汇策略-最大的线上实盘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怎么开户-靠谱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